民歌经典歌曲-农和人:竹凉床上的悠悠夏日_清凉_那张宽_井水
你的位置:民歌经典歌曲 > 新闻动态 > 农和人:竹凉床上的悠悠夏日_清凉_那张宽_井水
农和人:竹凉床上的悠悠夏日_清凉_那张宽_井水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01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夏日的午后,蝉声如沸水,烫得人无处躲藏。院中的老槐树筛下些微凉,树下横卧着那张宽大竹床,便是这酷暑中的一方净土了——它如一方绿舟,静静泊在时光的河流里,等我们登上去,渡向清凉的彼岸。

凉床的每一寸皆是竹的骨肉。篾匠以一双糙手破开翠竹,剖作匀称竹片,以柔韧竹篾为筋,严丝合缝扎紧骨架,竟连一颗铁钉也无。竹片磨得光润,透着一股清冽竹香,仿佛将整片竹林的凉意都锁在经纬之间。人躺上去,柔韧中带着支撑,凉气自脊背丝丝透入,燥热便悄悄退去,是当之无愧的“纳凉神器”。

待到夜幕四合,室内闷热难当,凉竹床便显出它的妙处。 它轻巧便携,被我们迫不及待地抬到院中大树下。夏夜的生活舞台,就此拉开帷幕。 晚饭后,大人小孩聚拢来,竹床吱呀轻响,像在应和着人声。祖母的蒲扇慢摇,摇落满天星斗,也摇出一个个古老故事。

在那个电视机尚属稀罕物的年代,我家这台小小的黑白电视,成了夏夜的中心。 桌子搬出来,电视机郑重地摆上。为了更清凉,井水先洒在滚烫的地面降温,再用湿漉漉的毛巾仔细擦拭竹床。井水浸透竹篾的瞬间,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便升腾起来。 电视节目开始,左邻右舍围坐,笑语喧哗。而那张用井水擦得凉浸浸的竹床,就成了孩子们眼里的“香饽饽”,争抢着要坐上去,脚丫子晃荡着,眼睛盯着荧屏,享受着身下竹片带来的独特舒爽。 邻家阿婆切开的井水湃西瓜,红瓤黑籽,汁水偶尔溅上竹床,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,如同夏日盖下的印章。昏黄灯光下,虫鸣起伏如浪,竹床承载着这安稳的喧闹,托起一个又一个交织着电视荧光的夏夜。

展开剩余50%

如今空调的冷风取代了竹床的自然凉意,钢筋水泥的丛林里,再难容下这一方青翠清凉。那篾匠的巧手与竹床的低吟,终被淹没于电子产品的蜂鸣之中。老屋里的竹床早已不知所踪,只余下竹节般清晰的回忆,横斜在心上。

竹床消隐了,它曾以竹之清凉,抚慰过无数溽暑长夜。篾匠的手艺虽已凋零,但那片竹的绿意却沉淀于血脉深处——它告诉后人,人如何与天地合作,以最朴素的方式安顿身心。

凉床无言,却在汗流浃背的时代,为我们搭起过一座通往清凉的桥梁。凉床消失的遗憾,并非失却一件器物,而是断裂了某种与自然共呼吸的生存智慧。

那竹床上的悠悠长夏,那争抢着看电视的喧闹,原来竟是人间最奢侈的清凉。

农和人,由品牌创始人姚武先生创立于安徽省安庆市,是以“助农就业增收,分享自然真味”为使命的公益助农平台。通过数字化赋能重构小农经济生态,让农人获得有尊严的回报,让城市餐桌重拾自然真味,构建“农人增收”与“餐桌安全”的共生闭环。在农和人,每一笔订单都在助农增收,每一次分享都在创造就业。

农和人:母亲种菜琐忆

农和人:弯腰的父辈

农和人:看到爷爷的一日三餐,我默默放下了手中的外卖...

农和人:真正的土鸡蛋为什么大小不一?

农和人:三伏天吃羊肉?夏天“火上浇油”竟藏着千年养生智慧!

农和人:我的母亲

发布于:上海市

相关资讯